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招商引资 > 正文
    购物车
    0

    三门峡“互联网+特色农业”暨陕州区红啤梨标准化项目启动仪式

    信息发布者:李永安
    2017-07-02 17:41:09   转载


    三门峡“互联网+特色农业”暨陕州区红啤梨标准化项目启动仪式

    • A+

    • A-

    2017-06-29 18:53:55阅读 (1.1万)作者头像中国报道传媒视窗关注

    中国报道讯(记者 安建军 通讯员 杨振宇) “互联网+特色农业”创新发展论坛暨农村淘宝三门峡市陕州区红啤梨标准化项目启动仪式。28日上午9时,由河南省三门峡市人民政府、阿里巴巴集团共同主办的首届三门峡市“互联网+特色农业”创新发展论坛暨农村淘宝三门峡市陕州区红啤梨标准化项目启动仪式在三门峡天鹅湖国际大酒店举行。

    河南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张广智,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方建生,三门峡市委书记刘南昌参加启动仪式并分别致辞。

    张广智在致辞中表示,河南省是全国的农业大省和农产品加工转化大省,号称国人的大粮仓、大厨房、大餐桌。但长期以来,受制于信息不畅、交易渠道单一等影响,河南省还有一些优质农产品仍处于“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状态。而“互联网+特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是农民增收的金钥匙。通过互联网,可以有效对接供需信息,充分释放市场需求,打开市场供给渠道,把特色农产品及时、快捷、准确推介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张广智指出,三门峡市是河南省的特色农业大市和全国第三家创建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市,全市特色农产品达到200余种,有“三品一标”农产品138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8种,果品、食用菌、中药材的面积、产量、质量在全国均占有一定地位。今天上线销售的红啤梨,三门峡产区更是在全国占有垄断地位。阿里集团选择把三门峡作为首个农业供给侧改革试点示范区,把红啤梨作为“生鲜农产品”上线销售的突破口,可谓占尽地利。

    同时,三门峡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有诺必践的诚信环境、和谐平安的发展环境、尊商安商的社会环境,为双方这次合作提供了“人和”条件。三门峡与阿里的合作,为三门峡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平台和机遇,为河南省启动“互联网+特色农业”创新发展开了一个好头。

    三门峡市委书记刘南昌则着重介绍了三门峡市情及以“黄白黑红绿”为主的特色资源和产业状况。他介绍,陕州红啤梨是农产品的优秀代表,目前全市种植面积2.3万亩,产量超过5000万公斤,产值突破1.5亿元,占全国总产量的80%,已成为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红啤梨优质生产基地、河南省红啤梨出口创汇基地。

    互联网是培育农业农村新业态新动能的新引擎,是促进优质农产品市场营销的新阵地。三门峡市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实施农村电商、陕州红啤梨地域品牌塑造及标准化等项目,必将对三门峡市特色农业转型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对于打造“五彩三门峡”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会上,三门峡市人民政府与阿里巴巴(中国)软件有限公司签署了《区域互联网经济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三门峡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牛兰英与阿里巴巴集团乡村事业部总经理徐争代表双方签署协议;陕州区政府副区长刘晓宇与阿里巴巴集团乡村事业部农业发展部高级运营专家王巍代表双方签署了《三门峡市陕州区与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共建红啤梨县域品牌项目的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农村淘宝将三门峡作为阿里巴巴集团在“生鲜农产品”领域的全国首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示范区,集中资源探索“互联网+特色农业”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通过试点陕州区红啤梨地域品牌塑造及标准化项目,探索生鲜农产品上行的新路径,助力三门峡市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据悉,此次合作为三门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为三门峡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为三门峡农特产品品牌知名度提升了创造新机遇,为三门峡市“互联网+特色农业”的大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陕州红啤梨自上世纪50年代引进市种植,已有60余年历史。陕州塬区独特的气候和标准化的生产流程赋予了红啤梨优质的营养和口感,具有个大核小、果圆面红、肉质细嫩、酸甜适口、香气诱人、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